山东最大智能光伏发电站落户青岛
声应气求网
2025-04-05 08:25:50
关于增加土地供给支持光伏、风电大规模开发,曹仁贤建议:一、合理论证国土空间规划,给光伏、风电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
通威弃隆入天,本质原因是来自隆基的威胁光伏产业链的合纵连横早已有之,最有名的莫过于此前的隆基股份+通威股份对阵中环股份+保利协鑫。保利协鑫在2019年差点把新疆以外的多晶硅业务卖掉,突然起死回生。
颗粒硅横空出世,会灭亡通威的基本盘?颗粒硅差不多去年下半年就不断被炒起来,之前隆基也用了保利协鑫的颗粒硅实验,但是效果不很理想,又改用了一个小厂的产品做实验。虽然高企的硅料价格缓解了这些现象,但是不会根本清除。此后,又与天合一道从隆基硅片环节的合资公司全部退出,几乎与隆基彻底分手。所以,通威是感觉到了威胁,感觉到了窒息的味道,而不得不匆忙应战。而在通威股份此番被血祭之后,产业链的逻辑又再次被扰乱了。
实际上,在这之前,今年通威股份整体走势是比较强的,比隆基股份和阳光电源都要强势一些。但是其本质反应的是什么?从本质上来说,隆基一日日的壮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通威的生存,并不是影响一些业务而已。另外一方面,头部企业用于熔炼多晶硅棒的炉子偏大,在设备上也都预留了一定冗余空间,产线改造升级为大尺寸不是十分困难的事。
那家企业跟他们讲哪家哪家公司有多少吨产能,高纪凡当时一看那些数字就傻了:这些项目加起来的数量,几乎是市场未来需求量的三倍以上!高纪凡说,三个晚上连续失眠!后来找到地方政府:这个事我不干了。技术又掌握在人家手里。硅片尺寸越大,综合效率也就越高。2020年,国内上市光伏企业新投资项目总规模达到了4000亿元,单体项目超过10亿元以上的就多达80个,50亿元的多达20个,100亿元以上的也有15个之多。
第三,技术变革的出现,连带着效率的革新,引领全行业飞向更高天空。但这种行业格局的错配恰恰也为投资光伏提供了一次机会,特别是电池片环节孕育待发的技术变革。
1917年,波兰科学家切克劳斯基发明CZ技术,后经改良发展成为太阳能用单晶硅的主要制备方法。而多晶硅又是化工性质企业,建设周期较长。在西北地区,比如青海甘肃,一些地方度电成本做到了0.2元左右,已经远远低于煤电成本,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偏高的。10多年来的努力,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下降了82%,已经进入化石能源的发电成本区间,平价上网的时代已经到来。
这就意味着光伏大规模应用的大门被打开了。让一些裸泳者在退潮后,再次暴露在沙滩上。如果对这十几年光伏发展作一个教训总结的话,那就是:产业链中下游,低端产能扩张无序,在制造工艺和技术并不成熟条件下,资本任性的吹大泡泡,在金融危机和双反两根大棒中留下伤感和记忆。到了2012年,尚德也因为那个为期10年的多晶硅采购合同陷入巨额亏损,不得不抽刀断水,赔偿了MEMC公司2.2亿美元违约金后进入惨淡低谷期,最终于2014年宣告破产。
变局与新局共生,危机与新机共存。如果需求不达预期,下游的组件会面临停产、减产,提价动力不足,向上游传导,造成除硅料外的全行业利润下滑甚至于亏损。
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能源变革追求的脚步。搞饲料的东方希望和通威来了,就连中化、川投能源、国电这样的国字头企业也来了。
通过对国内光伏历史回溯可以发现,充斥在20年光伏发展时间脉络中的典型特征就是周期性。20年的中国光伏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每一次的光伏最佳投资时机总是出现在行业发展的拐点处。多晶硅料制造完毕后,会进行铸造产生多晶硅锭和单晶硅棒,到了这个制造环节,也就产生了所谓多晶硅和单晶硅。在光伏产业链中,多晶硅料的生产属于化工行业,投资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毛利率也高,技术多年来一直掌握在德国、日本等国家手中。2020年,数年的努力,也终于看到了希望。这期间,一项又一项世界纪录被刷新。
历史的车轮来到了2020年。就在尚德快速发展的那几年,中国光伏产业也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目前光伏产业格局陷入僵持状态,全年的装机需求是打开局面的关键钥匙。虽然210组件在理论上可为终端客户带来更多节省,但由于相关产业链尚未成熟,且海外对尺寸变化接受更慢,而182对硅片环节的改动更小,更易推广,因此至少在2年内182产品并不会被淘汰。
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颗粒硅,其实在过去十几年中,也是其中一种技术路线。那几年的光伏产业投资规模明显出现产能过剩,好在国内政策支撑,每年的光伏装机量有保障,大家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
在某种意义上,重资产可以形成一定的护城河,但重资产留下的烦恼要远大于这个护城河。此时的北京东方君悦大酒店,时任英利集团老总的苗连生做东,联合了尚德电力的施正荣、天合光能的高纪凡、阿特斯的瞿晓铧正在举办一场针对欧美双反的发布会。第一个变化:产业链供应不匹配:典型的特征就是,供应链紧平衡,就是典型的产业格局错配。用光伏人的说法就是,这是一个原料、技术、市场三头在外的局面。
如果说时间是一条流动的河,那么,在岁月的沙滩上,总有一些瞬间被定格为永恒。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多晶硅企业在中国,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硅片制造企业在中国,全球最大最先进的电池和组件企业在中国,乃至于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设备企业也在中国上游出现了以通威、保利协鑫、大全等为代表的国内多晶硅五虎,并且在制造工艺上和成本上,与国外企业相比,都十分具有竞争力。
不幸的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来了。1954年,美国科学家恰宾和皮尔松在美国贝尔实验室首次制成了实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而水电(35640万千瓦)、核电(4874万千瓦)、风电(2100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0468万千瓦)等清洁能源装机总容量已达81987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40.8%。需求的下降是灾难性的,一方面挤压了下游厂商的生存空间。
在一次能源峰会上,某光伏企业老总在台上演讲,针对台下政府官员和行业大佬的质疑,直接指着他们回复道:你们该回去好好反省反省。几天之内,光伏板块上市公司跌停,总市值萎缩近3000亿元。大全集团投资40亿元的中国最大多晶硅基地也在重庆开工。春天来了,牛年来了,牛没有来,等来的却是一头熊。
用地问题也一直被很多人病垢。实际上,前几年,受到531新政的影响,多晶硅料的价格一直低迷。
于是一些光伏企业就在硅片的尺寸上做起文章。而硅片、电池片的制造看起来简单,但设备和工艺至关重要,也几乎被国外公司掌握,硅片毛利率也相对较高,隆基这几年的毛利率一直在30%左右,高的时候一度达到40%多。
过完年开市以来,截止3月16日收盘,整个光伏板块市值跌去3000亿元左右。也是以往最惨烈的一次。